top of page
公屋_Website_4.jpg

祖堯邨

祖堯邨
荔景山上的小鎮──馬氏夫婦

要數香港最具特色的屋邨,祖堯邨想必榜上有名。地處荔景山上的祖堯邨曾是香港領先一時的公屋規劃。

20211108港文化港連結2021公屋生活文化祖堯邨wwk-0297_edit
建於1976年的祖堯邨附有商場、街市、學校及康體設施、除了一般單位外,更有為照顧長者特設的「松齡舍」,凸顯社區概念。整全的規劃和設計足以媲美當時的私人屋苑,更曾奪得建築設計獎項。而馬家居住的啟敬樓樓高三十八層,是當年全球最高的公共屋邨建築物,錯層式的設計有助自然採光和空氣流通;開放式走廊與樓梯則連接上下幾層鄰舍,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。馬生說在平台晨運時碰到鄰居都有說有笑,「大家幾廿年街坊,有時就算住唔同樓層,但同一座樓大家都會認識,見到面都有傾有講。」可見在這裏住了將近四十年的他對祖堯邨的鄰里關係感受特別深刻。
PB190052.jpg
20211108港文化港連結2021公屋生活文化祖堯邨wwk-04867.jpg

祖堯邨最為人所知的是邨內設有全港首個屋邨游泳池,馬太說子女小時候也是在這裏學習游泳。

20211108港文化港連結2021公屋生活文化祖堯邨wwk-04903.jpg

昔日街市平台曾有兩列小舖位,由於近年大部分舖位長期空置,房協重新裝修後便將部分空置舖位重組或拆除,現在已不復當年熱鬧了。

20211108港文化港連結2021公屋生活文化祖堯邨wwk-04947.jpg

依山而建的祖堯邨設計雖層級分明,但最初居民都只能頂著太陽沿著長長的樓梯步行回家;直到後期房協才加建樓梯上蓋、升降機和行人天橋,方便居民出入。

追憶昔日繁華

 

回顧在祖堯邨的歲月,除了初期稍嫌交通不便外,邨內商場及街市等基本民生設施一應俱全,足夠應付居民生活所需。夫婦倆憶起昔日的祖堯邨街市攤檔的熱鬧景象;茶樓、粉麵舖、快餐店等各類食肆任君選擇;其他民生小店包括洗衣舖、文具舖、中西藥房、家具電器舖等應有盡有。他們讚嘆道:「祖堯邨就好似個小鎮咁,各個行業你噏得出嘅都有。」難怪連荔景邨和浩景臺的居民,以及在附近上學的學生都喜歡到祖堯邨購物,儼然是一個山上的市集。

 

可惜,近年屋邨人口老化,年輕一輩遷出後邨內未能保持消費力,不少店舖都難逃結業命運。現時邨內舖位雖大部分皆被承租,但主要提供社區服務,只有零星食肆和民生店舖,無奈之下居民只能到邨外購物。雖然交通較往日便利,但對長者來說要外出購物仍有不便之處。因此,有時馬生馬太要到邨外買餸時也會順便問樓上婆婆需不需要代購,只因知道她行動不便,難以經常外出購物,「大家街坊街里無所謂啦!」夫婦倆異口同聲地笑著說。

 

毗鄰守望互助

 

退休後馬生馬太過著悠閒的生活,碰上街坊總喜歡聊上一兩句,多年來與街坊相處早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馬太說有時鄰居端午節包糉、回鄉摘來荔枝都會送給他們。馬生喜歡這種屋邨獨特的相處模式,「有時鄰居會敲下門傾兩句,又或者行過會裝下我哋。我哋無所謂,反而仲有種親切感添。」

 

從1982年入住至今,其間他們曾被房協要求調遷,馬太說當年嫲嫲患有認知障礙不便調遷,即使調至同邨不同座數,嫲嫲亦難以重新適應,加上多年來與街坊早已建立深厚關係,鄰里間能互相照應。幸好房協考慮過情況後,最終安排同樓調遷。

 

20211108港文化港連結2021公屋生活文化祖堯邨wwk-04960.jpg

錯層式設計雖然饒有特色,但近年屋邨人口老化促使不少問題浮現,馬生說:「當初大家搬嚟都後生呀嘛,依家個個都七老八十,行一兩層樓梯就上氣唔接下氣。」

20211108港文化港連結2021公屋生活文化祖堯邨wwk-04957.jpg

祖堯邨設計寬闊開揚, 遇上天氣好的日子家家戶戶都喜歡在欄杆攤開床單被鋪曬曬太陽。

回想當時家人沒辦法全日陪在嫲嫲身邊,於是便將嫲嫲的情況告知相熟鄰居,請他們幫忙留意。他們記得那時嫲嫲曾試過誤開鄰居家門,並質疑鄰居為什麼住在自己家中;也試過晨運後在公園呆坐良久,幸好有街坊認識她,知道她的住所,並送她回家;還有幾位熱心鄰居有時經過馬家家門會特意敲門與嫲嫲聊上三兩句。

 

憶起當時鄰里相互守望的情景,訪問時一直陪在馬生馬太身邊的馬家女兒感動地說:「我哋好多謝街坊幫手!」除了幫忙看顧嫲嫲的情誼外,自己在小時候受到鄰居照顧的情景亦不時湧現眼前,「屋邨有種互相照顧嘅文化。依家諗返,其實我哋喺成長中唔可以冇咗呢班街坊。」

20211108港文化港連結2021公屋生活文化祖堯邨wwk-04966.jpg

啟敬樓部分外牆刻意留空,有助空氣流通。

隨著屋邨老化和街坊年紀漸長,不少習以為常的日常小事也成了問題,而所慶幸的是多年來建立的鄰里關係,遇事總能彼此扶持、和睦互助,合力解決問題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