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公屋_Website_4.jpg

大興邨

大興邨
屯門開荒牛──孫太

近年,香港流行以「屯門牛」來形容居住屯門的人士。儘管出處及原意已難以追溯,但「屯門牛」一詞有趣又簡易地承載屯門的發展歷程。受訪者孫太已年過八十,現居住的屯門大興邨,是區內現存最具歷史的公共屋邨。她見證屯門四十次冬夏交替,由昔日的郊野農田,街道會出現牛隻蹤影的地方,發展成今天的新市鎮。

20210930港文化港連結2021公屋生活文化屯門大興邨wwk-6416.jpg

憶起往事,孫太猶記得得知獲派單位時如「中六合彩」般興奮。她兩夫婦攜同母親及年僅四歲的兒子,於1980年搬進大興邨。當時屋邨被鄉郊包圍,即使居於十九樓,晚上仍可清晰聽到田野間蛤蟆的合唱。

 

當時邨內交通仍十分不便,往返市區的巴士路線,每逢繁忙時間,候車的人龍總會轉上數圈。她笑言縱使屯門地理位置偏遠,但大興邨的住屋環境,遠勝原先租住的九龍區板間房或李鄭屋徙置大廈。「初初入嚟做開荒牛,唔好受㗎,但起碼有自己間屋,有獨立廚房、廁所。」

22057-32.jpg

大興邨是屯門區第二個落成的公共屋邨,而最早落成的新發邨於2002年拆卸,現已改建為私人項目的V city。圖中前方位置為大興邨。(圖片:政府新聞處)

望子成才

 

有了住屋,生活安定下來後,孫太隨即要煩惱兒子的就學問題。由於邨內尚未開辦幼稚園,唯有每天帶著兒子跨區上學。兒子還曾天真地問她:「阿媽,你帶我出九龍會唔會畀人攞返間屋?」幸而兒子後來順利考入邨內小學,始能脫離舟車勞頓的跨區上學日子。

 

孫太每談及她的兒子,總會驕傲地講述自己的管教方法。「一味要佢讀書,到門口出面玩都唔畀,鐵閘都唔開㗎……總之,個仔一讀書考試,咩人都冇得傾。」她購買各類補充練習,訂立九十八分的考試成績標準。孫太採用嚴苛教育方式,只因當年邨內的治安實在令人擔憂,癮君子於後樓梯吸毒屢見不鮮,她更曾親睹兒子的同學參與其中。

20210930港文化港連結2021公屋生活文化屯門大興邨wwk-6469.jpg

大興邨樓宇大多以大十字形設計。其下寬上窄的設計,令單位大小不一,滿足不同人數家庭的居住需要。

因此,孫太堅持要兒子留在家中專心致志地學習,而且她還每天接送上學放學,並親自到學校給兒子送午餐。當時,工廠會派貨車由九龍運送材料到大興邨給外發家庭工,所以孫太於閒暇時亦會承接外發車衣工作賺取外快,這樣她便可留在家中,一方面可為兒子溫習,另一方面又可照顧年邁的母親。直至兒子升讀中四,孫太才放心讓他獨立。慶幸兒子最終不負所望,不但大學畢業,更半工讀完成碩士課程。孫太笑說:「呢度啲人一講『廿四孝媽媽』,就知道係我,冇辦法啦,得一個仔。」
PB110038.jpg

孫太居住的單位窗台面向建生邨, 昔日正是田野之地。

PB110092.jpg

昔日邨內後樓梯經常發生治安問題,直至僱用護衛員巡樓才得以改善。

PB110042.jpg

入伙時牆身沒有批盪裝修,只簡單髹上油漆。現今屋內只留下殘舊的牆身、家具和兒子的舊模型。

社區互助

 

大興邨街坊與孫太非常熟絡、關係融洽,鄰里間守望相助,彼此間早已建立起深厚感情。孫太憶述,昔日邨內偷竊問題嚴重,幸得街坊一呼百應,眾人挺身而出,自發組隊守護家園。除了悉心照料家庭,孫太亦關心社區,對於居民只能靠天橋橫越大方街與大興街交界的馬路,她認為設施未有顧及行動不便的長者需要,於是向有關部門申請加設紅綠燈。「唔洗啲阿婆又上又落,依家叫我上都辛苦啦!」出於對自己居住社區的關懷,孫太不惜「多管閒事」,希望能為街坊略盡綿力,改善邨內的居住環境,造福社區。

PB110059.jpg

現時滿頭銀髮的孫太,向大家展示舊日四處遊玩的相片。

PB110134.jpg

孫太早年建議興建的行人過路燈位,至今仍惠及社區。

PB110050.jpg
屋邨老化

 

四十寒暑匆匆過去,大興邨也漸變為老區;舊街坊陸續搬離,同層只餘下孫太和她對面一戶。孫太的兒子已成家立室、生兒育女,但他至今仍不忘母親當年不辭勞苦的養育之恩,為了方便照顧孫太,兒子一家搬到大興邨附近的屋苑居住。孫太坦言大興邨多年來為她提供安居之所,倘他日因老舊而要重建是無可避免的。如今,她閒時與孫兒玩樂,假日舉家行山享受天倫,過著豐盛的健康晚年,心願早償矣。

孫太與兒子不時外出旅遊,櫃上擺放著她去旅遊時的個人照。

20210930港文化港連結2021公屋生活文化屯門大興邨wwk-6530.jpg

邨內設施老化,隨著不少老街坊遷出,街市店舖亦十室九空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