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活多變的電子世界
靈活多變的電子世界
吳力波
香港電子業於七、八十年代走上最輝煌的時期,建基於半導體製造和電子裝配加工行業,後者所出口的電子產品,以多元化而享負盛名,包括收音機、計算機和電子玩具等。人稱波叔的吳力波,見證著香港電子業的興盛時期,由早期外資來港開設電子廠,到華人管理層另起爐灶,自立廠房,他都一一見證。當年波叔於內地畢業後,回港成為電子工程師。他笑稱:「你問我係咪有興趣?係!你話係咪機緣巧合?咁又係!你話係咪我自己刻苦學習?都係!」 可能就是這樣令他與電子結下不解之緣。
電子廠裏的苦與甘
多年來,外間對電子廠工作環境的印象,比起其他類型工廠是較為乾淨和舒適的,但波叔回顧在電子廠工作的過程卻不乏辛酸。例如半導體行業的廠房,需長時間調低冷氣溫度,以保持乾爽、避免凝水,員工在工作時都需要穿著毛衣保暖。為求增加產量,大多數廠商實行廿四小時三班制,每班八小時,進食時間卻只有二十分鐘。半導體女工對波叔說,工友一批一批獲派去廠房飯堂用餐的情況,就如Charlie Chaplin(差利卓別靈)主演的Modern Times(港譯:《摩登時代》)電影中的情景,工友像主角般被機器餵食,總是被迫得非要狼吞虎嚥不可。電子廠的環境並非如大眾想像中的美好,工人慨嘆:「一出工場就係夏天,去到個飯堂就係秋天,返嚟又變返雪房,好難頂㗎。」
昔日香港代工生產商,得到外國商戶的垂青。著名美國電子遊戲品牌雅達利(ATARI),看中香港電子廠,代工製造電子遊戲機產品。(圖片:政府新聞處)
波叔憶述當年外資廠的待遇,比本地華資廠優厚,無論環境、福利、工時等都較為吸引。他曾於美資的世界電工廠工作,是行內第一間推行五天工作政策,每天工作九小時,不用加班的工廠。部分工友會把握下班時間進修或參與興趣班,例如裁剪、美容和儀態班。但波叔表示昔日傳媒卻將電子廠工友的生活渲染為好食懶飛,更報導年輕女工往往會「學壞」。事實上,因為廠房環境比較潔淨,令女工更願意打扮自己,例如穿著喇叭褲及鬆糕鞋上班等。廠商更曾被外界誤解,舉辦「有傷風化」活動,「實情只係一啲健康工餘活動,例如跳社交舞、遊船河等等。」他為昔日傳言平反。波叔認為工友辛苦過後,積極參加社交活動,就與現代「打工仔」相似,努力工作,也及時行樂,貫徹工作與生活平衡而已。
波叔講述昔日女工長時間利用顯微鏡工作,令她們眼睛容易出現毛病。(圖片:政府新聞處)
波叔還留保著陸氏實業有限公司的員工證。
中波收音機的底板佈線圖。波叔解說當時電腦還未普及,製作底板佈線圖是需要全人手用黑色幼膠帶在牛油紙上貼出佈線。
波叔有份參與設計的聲控遙控車,利用「劈啪」鐵和諧波原理,令遙控車前進或後退。相比無線電遙控車,售價可便宜七成以上,其性價比吸引不少顧客。
回教收音機亦是波叔當年的得意傑作,中波收音機配以回教裝飾,成功攻佔另一消費客群市場。
香港人的靈活多變
「識變通,仲要敢變通!」波叔認為香港工人的變通精神,令「香港製造」在全球競爭中突圍而出。後期他協助公司於其他地方開設新廠房時,發現當地女工的靈巧和記憶力遠遠比不上香港女工。「香港女工係可以同時應付二十種零件嘅。你去到台灣、新加坡、大陸等等,十二種就頂籠㗎喇,畀多少少佢哋就亂晒龍。而且只有香港啲女工敢改變零件盒唔就手嘅排列法,變相提高咗生產效率。」
除了工人靈活能幹外,波叔亦佩服廠商適應力強。他充滿自信地展示出他當年的精心傑作——回教收音機,它原為一個普通的中波收音機,在添置了簡單燈飾和回教廟裝飾後,搖身一變成為獨一無二的宗教產品。可見廠家善於改變產品定位,開拓新市場,而當年廠商與工人的靈活性,則是成功造就香港工業光輝歲月的關鍵。
變通精神的傳承
九十年代初,香港工業發展漸漸步入寒冬時期,本地廠商為降低成本,紛紛將生產線轉到內地或東南亞國家,電子業亦難以避免。波叔感慨香港工廠搬遷過後,因當地工人跟不上快速改變型號、甚至產品種類的節奏,只好依靠產量及低成本取勝,至於香港廠商的營運優勢和工人的拚搏精神,亦漸漸被淡忘。
然而,有見近年重新冒起的「創科產業」和「工業4.0」,他認為本地廠商於這個浪潮中,運用靈活萬變的優勢,配以創新科技迎接各式各樣的挑戰。「以前港人係靠人力去做,依家就靠電腦去做,原理其實一樣嘅,就係按照客人嘅要求去改變唔同嘅嘢,但客人無須大量訂貨。」可見他對傳承昔日香港產業固有的變通精神寄以厚望,希望重現「香港製造」的輝煌。
與波叔回到土瓜灣的昌華工廠大廈,發現陸氏實業還未搬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