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漫玩具難成氣候?
港漫玩具難成氣候?
林祥焜
玩具喺我眼中係要有得玩。
日本動漫文化風靡全球,由動漫衍生出來的周邊產品、影視作品,以及玩具更成為不少人的童年回憶。香港方面,諸如《龍虎門》、《風雲》、《中華英雄》、《古惑仔》等漫畫,亦曾在香港及大中華地區,以至東南亞盛行一時,但為何由香港漫畫所衍生的玩具卻難以與日本玩具匹敵呢?
日漫侵港玩具商年賺29 億
在香港,早在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,麗的、佳視、無綫等香港電視台開始購 入不同日本熱播動畫的播放權,例如《小飛俠阿童木》、《鐵甲飛天俠》、《大鐵人 17》等,自此日本動漫便陪伴著每一代香港小朋友成長,而動漫玩具亦如是。然 而,相關玩具時至今天仍推陳出新,而過去的絕版玩具甚至有價有市。
翻查資料,於1950 年所創立的日本大型玩具供應商萬代(Bandai)所出品過的 玩具多不勝數,根據媒體引述的數據顯示,萬代玩具事業在2022 年的業務未受 疫情等因素影響,全年保持增長,該年銷售額高達4,328 億日元,折約234 億港 元;營業利潤達5 45 億日元,折約29 億港元。然而萬代只是日本其中一間玩具 供應商,若統計日本所有玩具出品公司,其所帶來的收入相信非常龐大。
「日本玩具嘅成功不單止係因為玩具本身高質,更加係因為動畫、宣傳、文化傳承 等各方面嘅環環相扣。日本玩具嘅成功甚至打破咗『漫畫已死』嘅講法。」香港 漫畫家林祥焜如是說。他指出,日本漫畫業每一環的配套都十分仔細及專業,反 觀香港的配套欠成熟,「IP 再成功都冇用」,更遑論要靠玩具、精品救活漫畫本身。
林祥焜過去亦曾出品過不少玩具。
林祥焜創作過不少漫畫作品,且廣為人知。
港漫玩具難續熱潮
其實香港漫畫歷史源遠流長,最早大概可追溯至清末時代。直至六十年代,在《老 夫子》、《13 點》、《牛仔》、《小流氓》的帶領下,港漫勢力迎來一波黃金時期。 直至八、九十年代,香港漫畫百花齊放,《龍虎門》、《風雲》、《古惑仔》、《百分 百感覺》等更曾改編為影視作品,當年影響力不亞於日漫勢力,港漫在東南亞等 的華人地區佔有一定地位。
至於港漫玩具,據知最早一批由「港漫」衍生出來的玩具,大概可追溯至五十年 代的《財叔》,包括雪條棍、卡紙等。而在港漫百花齊放的時期,所衍生的玩具 更多不勝數,主要以人像公仔(F i g u r e)、迷你刀劍為主,在過去的香港動漫展 更有不少捧場客。不過如今港漫熱潮有所降溫,市面亦難再復見有港漫玩具精 品推出。
林祥焜指出,港漫玩具其中一個問題是可玩性,「玩具喺我眼中係要有得玩,但刀 刀劍劍除咗擺之外係冇意義。」他以幪面超人作例,這個系列至今逾五十年歷史, 即使多年來皆以腰帶配件作為其玩具出品的主軸,惟每一代的新款腰帶玩具均有 支持者購買或收藏,這反映了可玩性的重要。
林祥焜本身也是一名玩具迷, 家中有不少有趣珍藏。
功利社會難助保育港漫文化
「香港係一個功利到不得了嘅社會,所有嘅價值都係用金錢去衡量嘅。」林祥焜如此批評。他指出,過去港漫曾經風光一時,但一眾創作者卻只注重將眼前成功的項目不斷複製,不會用賺取得來的資源去開發新事物,投資在未來,結果令港漫一直墮後,「以前香港漫畫唔可以叫第一,但都可以排第二,但點解依家會被忽視?」這不僅是漫畫業界問題,而是整個文化產業都有此現象。
「貪功,要錢,冇保育」,林祥焜慨嘆不管是漫畫本身還是玩具本身,最大問題是沒有人去做保育工作。然而,涉及香港漫畫文化的展覽過去不時出現,業界亦有如香港動漫畫聯會等組織作推廣、支援等工作。但他質疑,如果社會真的重視這文化,是否應該建立一所正正式式的博物館,用作記存及宣傳香港動漫。
林祥焜認為, 香港在動漫範疇的支援 不足, 而文化傳承方面亦有待改善, 「就連陪伴住好幾代香港人成長嘅老夫 子,都冇一個老夫子館,雖然有喺九龍 公園立像, 但對保育及傳承其實幫助 不大。」
他續指, 日本不論是動漫還是由動漫 衍生出來的玩具,其成功之處確實有很 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鏡。對於港漫,甚至 港漫玩具能否救活,他沒有答案。香港 在音樂、電影、漫畫等各方面的文化都 曾有過輝煌歷史,可是這些光輝能否延 續,就視乎大家怎樣看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