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Website_banner_article_blue.jpg

玩具無價

玩具無價
陳耀林、陳美玲、李炳森

玩對小朋友成長嚟講非常重要。

隨時代變遷,玩具的種類和款式可以千變萬化──它可以是全新且昂貴的,也可以是二手或便宜的,更可以是手作且免費的。只要它能夠在成長階段之中,為我們提供娛樂甚至教育,它便是一件出色的玩具。正因如此,玩具總能夠連繫到不同年代、不同背景的人,甚至成為大家的共同話題。

136.png
「斜扯」、「荷蘭水蓋」、「霹啪筒」

 

四十至六十年代,香港發展仍在起步階段,物質並不富裕,玩具對兒童來說絕對是奢侈品。今年七十五歲的陳耀林,正正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成長,因此「斜扯」、「荷蘭水蓋」、「霹啪筒」等手作玩具,便成為他們那代人的集體回憶。

 

陳耀林指的「斜扯」,其實是一款由壓平了的汽水蓋及幼棉線組合而成的小玩意。據知,玩家會在汽水蓋中鑿開兩個小孔,再將棉線穿過,透過反覆拉扯,再讓汽水蓋旋轉。而陳耀林小時候便會去士多汽水櫃,拿走這些無用的汽水蓋,製造他的「斜扯」。

 

以前的汽水有另一別稱叫「荷蘭水」,因此汽水蓋又會叫「荷蘭水蓋」。「斜扯」亦只是「荷蘭水蓋」演變出來的玩具之一。當然「荷蘭水蓋」本身也有很多玩法,陳耀林分享,他們小時候會將「荷蘭水蓋」注滿蠟,令它有一定重量,然後像冰壺運動般,把對方的「荷蘭水蓋」彈走。

除此之外,「霹啪筒」也是另一款令陳耀林印象深刻的兒時手作玩具。所謂「霹啪筒」,其實是一支截去頭或尾的竹節,然後用手工做出空心部分,再用另一枝較幼的竹筒做「霹啪筒」的竹芯,二枝竹合併一起,一凹一凸便成「霹啪筒」的雛形。

 

至於它的玩法相當簡單,就是將一團濕紙塞在筒內,利用竹芯推進,利用空氣壓縮原理,將濕紙團逼出來,過程中會產生「啪」的一聲。簡單而言,它就是一把手作的竹製玩具槍。陳耀林說,小時候父母不太願意讓我們玩,擔心會誤中眼睛,「所以一定係收埋玩。」

142.png

「霹啪筒」是其中一款手作玩具。

141.png

康樂棋是一款充滿趣味的棋類玩具。

140.png

過去小朋友的娛樂不多,較多在公園玩耍。

139.png

應節類玩具也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。

「布偶」、「煮飯仔」、「抓子」

另一位老友記陳美玲分享,以前家境不太好,父母甚少買玩具給子女,而她印象最深刻的,絕對是在幼稚園時獲媽媽的一位好朋友贈送的布偶及玩具熊,它們是她人生第一次擁有的、屬於自己的玩具。

 

陳美玲說,直至大概三年級左右,家人才開始批准她用利是錢買玩具,「但全年只可以買一次玩具,而且係過完年之後先可以買。」對她當時來說,每一件玩具絕對得來不易,因此更加珍而重之。

陳美玲憶述當時的女孩子較多玩「煮飯仔」和角色扮演遊戲,她也不例外。然而在當時擁有一套「煮飯仔」玩具是非常難得,所以陳美玲便會發揮創意,將家中物品改裝成玩具。「我哋會拎啲鐵碟開三個窿,再拎繩吊住佢,最後再拎阿媽條藤條做秤桿」,這樣就可以做到一個街市天秤,然後拿路邊野草來當蔬菜,如此一來便促成了買賣遊戲。

 

「抓子」也是當年流行的遊戲,所謂「抓子」其實就是拋豆袋。其玩法就是將豆袋一個接一個拋高,另一隻空手要迅速接住跌下來的豆袋,同時不讓手中已接住的豆袋跌下。累計數目愈多代表愈厲害,再接下一個難度則更高。陳美玲分享,「以前呢啲抓子,全部都係我哋自己做,五個就代表一副抓子,我就係自己用針去縫嘅。」

 

豆袋一般都是拿家中爛布舊衫來製造,至於內藏的豆可以是紅豆、綠豆,也可以是米,「試過偷偷拎屋企啲米去做,畀阿媽發現梗係畀人鬧啦。」陳美玲又說,試過到一家豆腐廠撿拾跌在地上的黃豆來做豆袋,但因為黃豆太大,豆袋也要整大一點,變相難度更高,較難去玩,「米做嘅豆袋一定係最好玩。」她最後的結論。

從玩具啟發創意 在遊戲中建立社交

 

上述大部分所提及的手作玩具,今年七十九歲的李炳森小時候也玩過。他分享,那時候的小朋友因為家庭經濟所限,未必人人可以擁有自己的玩具,唯有運用頭腦,發揮創意,將身邊隨處可見的東西,化作樂趣無窮的玩具,而這也是那代小朋友的寫照。

 

李炳森表示他們小時候較嚮往集體活動,喜歡相約出來遊玩。兒時喜歡踢足球的他,甚至會寫信登報相約一班踢足球的朋友見面,聯誼一番。陳美玲補充,群體玩樂的過程中,最重要學到的是社交技巧,「唔係好似依家啲小朋友要上堂去學,而係喺玩嘅過程中自然會學到。」

李炳森與陳美玲均認為,「玩」對小朋友成長來說非常重要,因為 小朋友在玩的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,甚至比從書本上學到的更重 要。李炳森坦言,以風箏為例,製作時或會沾上一些玻璃粉,直言 過程中難免會弄傷。但對他來說,偶然受傷,勇於面對挫折,學習 應對失敗,也是小朋友在「玩」 的過程中重要的人生領略。

137.png

手作玩具是舊年代小朋友的主要娛樂。

bottom of page